直腸癌怎么治療?如何在“保命”的基礎上實現“保肛”?
“我能保住肛門嗎?”得了直腸癌的病人,百分之百都會問醫(yī)生這個問題。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惡性腫瘤,手術是治療結直腸癌的主要手段,與結腸癌相比,直腸癌手術具有更大的挑戰(zhàn),尤其是接近肛門或括約肌的低位直腸癌手術,能否保留肛門成為了許多患者面臨的難關。
▲圖源:tamc
直腸癌手術原則“先保命,再保肛”
由于直腸比較短,位置比較低,靠近肛門。直腸癌如果手術要整塊切除,根據原發(fā)灶位置,有可能切除肛門,術后能保留功能的可能性相對低,位置越低可能性越小。
直腸癌病灶如果比較低(靠近肛門),為了確保切除所有的癌癥病灶,可能沒法保留肛門,患者需要接受永久造口術。但如果不切除括約肌可能會造成腫瘤細胞的殘留,很容易導致直腸癌的復發(fā)。20世紀初,直腸癌患者接受經腹會陰直腸聯合切除術(APR)的標準治療,可確保遠端和外側邊界安全,但預后較差,復發(fā)率高[2]。
因此,目前直腸癌治療的原則是“先保命,再保肛”,在根治腫瘤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保留肛門。
如何在保證治療效果的同時保留肛門,成為了直腸癌外科醫(yī)生面臨的一個重大難關。
近年來,外科手術理念的不斷提高,低位直腸癌根治的理念已經轉變?yōu)橐匝娱L患者生存期為核心,改善患者術后生命質量為目標的一體化治療。腹腔鏡技術的發(fā)展,新輔助治療的出現也讓外科醫(yī)生有了更大的發(fā)揮空間,使得直腸癌保肛手術的治療方式越來越多。
如何盡可能地實現保命又保肛?
目前,如低位直腸前切除術(LAR)、經括約肌間切除術(ISR)、經肛門全直腸系膜切除術(TaTME)以及兩種腸肛管吻合術:改良Bacon's術和Parks結腸肛管吻合術等,都可以實現超低位極限保肛!
同時,以腹腔鏡、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在內的微創(chuàng)手術以及新輔助治療的出現也大大提升了直腸癌保肛手術的成功率。
01
新輔助治療
對于一些距離肛門較近的直腸癌患者,可以先采用放療或化療等新輔助治療方案,縮小腫瘤,實現癌癥的降期再進行手術,為保肛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和基礎。
在2020年發(fā)布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針對高危局部晚期直腸癌采用全直腸系膜切除術 (TME) 前短程放療后化療與標準治療的效果進行了評估,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全直腸系膜切除術 (TME) 前短程放療后化療后與直腸癌患者與疾病相關治療失敗的可能性降低。研究人員分析認為,術前化療相對于輔助化療的療效增加,提高了直腸癌的治療效果[3]。
▲圖源:參考來源[3]
02
直腸癌微創(chuàng)手術
現有的研究已經證實,由經驗豐富的醫(yī)生進行操作,腹腔鏡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等微創(chuàng)手術不僅可以提高直腸癌的治療效果,還能減少手術帶來的并發(fā)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顯著提高直腸癌患者的生活質量。
一項研究對比了采用傳統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進行經括約肌間切除術(ISR)的效果,結果發(fā)現,腹腔鏡ISR手術具有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短、術后總復發(fā)率低的優(yōu)點[4]。
▲圖源:參考來源[4]
另外一項基于美國癌癥數據中心的研究,比較了腹腔鏡、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以及開放手術三種手術方式,結果顯示,三種手術方式均能為直腸癌患者帶來可觀的預后效果,同時腹腔鏡手術及達芬奇機器人手術在住院時間上更有優(yōu)勢[5]。
▲圖源:參考來源[5]
能否采用保肛手術,以及如何選擇保肛手術的方式,都需要由專業(yè)的醫(yī)師根據患者的腫瘤侵犯程度、術前肛門功能狀態(tài)等綜合判斷。因此對于不幸罹患直腸癌的患者而言,尋找權威的醫(yī)生診治十分關鍵。
參考來源:
[1]世界衛(wèi)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
[2]KnolJ, KellerDS.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echnique-past,present,and future[J]. Clin Colon Rectal Surg,2020,33(3): 134- 143. DOI: 10.1055/s-0039-3402776.
[3] Short-course radiotherapy followed by chemotherapy before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TME) versus preoperative chemoradiotherapy, TME, and optional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locally advanced rectal cancer (RAPIDO): a randomised, open-label, phase 3 trial -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470204520305556
[4]ChenH, MaB, GaoP,et al. Laparoscopic intersphincteric rep versus an open approach for low rectal cancer:a meta-analysis[J]. World J Surg Oncol,2017,15(1): 229. DOI: 10.1186/s12957-017-1304-3.
[5]ChapmanBC, EdgcombM, GleisnerA,et al. Outcomes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laparoscopic or robotic low anterior rep compared to open:a propensity-matched analysis of the NCDB(2010-2015)[J]. Surg Endosc,2020,34(11): 4754-4771. DOI: 10.1007/s00464-019-07252-5.

- 上一篇
轉移性結直腸癌仍有多種方案治療,手術根治5年生存率超60%
據統計,肝臟是結直腸癌最主要的轉移部位,其次是肺。根據相關臨床數據,結直腸癌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最終發(fā)生肝轉移的概率在50%以上;在確診為結直腸癌的同時或6個月內,約有25%~30%的患者發(fā)生肝轉移。 但是現在醫(yī)療技術不斷進步,即使是發(fā)生了轉移,也可以通合理的方案獲得長時間的生存期,甚至治愈。 圖源:創(chuàng)客貼 手術治療 根據相關臨床數據,結直腸癌發(fā)
- 下一篇
JHO:再取進展!海軍軍醫(yī)大學李兆申團隊開發(fā)新的模型,可有效篩查中國人群的結直腸癌和早發(fā)性結直腸癌
目前中國結腸鏡資源相對有限,尚未建立經過充分驗證的風險分層策略。2022年11月4日,海軍軍醫(yī)大學李兆申及柏愚共同通訊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 Oncology上在線發(fā)表題為“FIT-based risk-stratification model effectively screens colorectal neopl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