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眼觀腎,眼底成像或可無創(chuàng)預測ESKD的發(fā)生風險
既往結果顯示,眼底成像檢查結果與人體自然衰老密切相關,可以準確預測死亡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的發(fā)生、發(fā)病風險。值得注意的是,終末期腎臟?。‥SKD)的發(fā)病率也與自然衰老相關。那么,眼底成像能否無創(chuàng)預測患者的ESKD發(fā)病風險呢?
2022年12月5日,多國多學科(腎內科、眼科、計算機)研究團隊發(fā)現,眼底成像檢查結果不僅與自然衰老相關,也與ESKD的發(fā)病風險相關。與其他檢查方法相比,眼底成像是一種無創(chuàng)檢查,對人體幾乎沒有傷害,或可用于初步篩查。簡而言之,眼睛不僅是心靈的窗戶,也是腎臟的窗戶。
研究設計
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旨在用深度學習方法評估眼底成像檢查結果與ESKD的發(fā)病風險。研究數據來源為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參與者于2006~2010年間招募,納入標準為:①有眼底成像檢查結果,且視網膜圖像清晰;②基線時,無ESKD。
研究暴露因素為視網膜年齡差,即視網膜年齡與患者實際年齡的差值。研究人員通過深度學習建立了視網膜年齡模型。該模型輸入眼底成像檢查結果(主要識別視網膜圖像)可輸出視網膜年齡。
研究終點為新發(fā)ESKD。研究人員采用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視網膜年齡差與新發(fā)ESKD之間的關系。
研究結果
總計入組35864例參與者,平均年齡56.75±8.04歲,55.7%為男性。除
在中位隨訪11年(IQR:10.89~11.14)后,115例(0.32%)參與者確診為ESKD,1087例參與者(3.0%)死亡。與未確診為ESKD的參與者相比,確診為ESKD的參與者年齡較大、多為男性、吸煙、飲酒頻率較高,Townsend剝奪指數、BMI和膽固醇水平較高。
研究發(fā)現,視網膜年齡差與ESKD的發(fā)病風險顯著相關。在校正年齡、性別和種族差異后,視網膜年齡差每增加一年,ESKD的發(fā)病風險便增加9%(HR = 1.09;95% CI,1.03~1.15;P = 0.001);在進一步校正模型,即校正Townsend剝奪指數、吸煙、飲酒、運動、糖尿病、血壓、BMI、膽固醇和eGFR后,視網膜年齡差每增加一年,ESKD的發(fā)病風險便增加10%(HR = 1.10;95% CI,1.03~1.17;P = 0.003)。
在校正年齡、性別和種族差異后的模型中,與視網膜年齡差位于第1 IQR的參與者相比,位于第4 IQR參與者的新發(fā)ESKD風險顯著升高(HR = 2.75;95% CI,1.44~5.25;P = 0.002);在進一步校正模型中,這一趨勢依然存在(HR = 2.77;95% CI,1.29~5.93;P = 0.009)。
討論
在這項基于人群的前瞻性大規(guī)模研究中,視網膜年齡差每增加1年與新發(fā)ESKD風險增加9%~10%顯著獨立相關;此外,視網膜年齡差最高IQR參與者的新發(fā)ESKD風險是最低IQR參與者的2.75~2.77倍。
多種機制或可解釋視網膜年齡差與新發(fā)ESKD之間的聯(lián)系。首先,視網膜與腎臟之間在器官結構上存在相似性。兩者有相同的危險因素,如吸煙、
目前,ESKD早期診斷率較低,延遲干預導致病死率較高。因此,識別ESKD風險人群勢在必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與引入,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分析眼底照片,反映患者新發(fā)ESKD的風險。此外,眼底成像是一項無創(chuàng)、可重復的檢查,有助于CKD/ESKD患者的長期監(jiān)測。除了預測ESKD進展/新發(fā)外,既往研究顯示視網膜年齡差與患者全因死亡風險密切相關。
總而言之,眼底成像檢查+人工智能將更好地幫助醫(yī)師評估患者的新發(fā)ESKD風險。
參考文獻:
1. Zhang S, Chen R, Wang Y, et al. Association of Retinal Age Gap and Risk of Kidney Failure: A UK Biobank Study. Am J Kidney Dis. 2022 Dec 1:S0272-6386(22)01047-2.
- 上一篇
腎小球腎炎女性患者可否生兒育女?快來看看最新臨床建議!
由于擔心腎病患者的腎功能和胎兒發(fā)育,既往并不鼓勵腎病女性妊娠。然而,這一理念已經發(fā)生了變化。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腎功能異常的女性患者也能成功的生育。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腎小球腎炎(GD)患者而言, 她們的妊娠結局有較大個體化差異,與體內的激素環(huán)境、腎臟病進展密切相關。然而,目前并未有關于妊娠期GD患者的相關臨床指南或建議,臨床決策面臨較大困難。2022年12
- 下一篇
前[研]速遞,作者解讀 | 李貴森教授攜中國血磷管理現狀登頂Sci Rep,開啟CKD患者血磷管理新時代
我國是全球慢性腎臟病(CKD)患者最多的國家1,據統(tǒng)計,我國CKD患病率為10.8%,約有1.2億CKD患者,已成為重大公共衛(wèi)生問題2。CKD患者常合并多種并發(fā)癥,其中高磷血癥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病率隨CKD病情進展不斷升高,在CKD 5期非透析患者中高達27.1%3。多項研究證實,高磷血癥與CKD進展、心血管(CV)事件發(fā)生及全因死亡相關,極大增加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