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pean?Radiology:可區(qū)分良、惡性胰腺病變的超聲預測模型

據(jù)統(tǒng)計,胰腺癌目前是癌癥相關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在男性和女性中的發(fā)病率都在持續(xù)上升。胰腺實體病變(SPLs)是在有癥狀和無癥狀患者中發(fā)現(xiàn)的常見異常,其中胰腺癌占此類病變的比例最高,其發(fā)病率為31%至34%。影像學方法,包括經(jīng)腹超聲(US)、計算機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內(nèi)窺鏡超聲(EUS)和正電子發(fā)射斷層掃描(PET),均可用于胰腺癌的診斷。然而,一些固有的缺點限制了上述方式在胰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例如,EUS是一種侵入性工具,而PET經(jīng)常難以區(qū)分胰腺炎和胰腺癌。盡管CT和MRI具有疾病分期和評估胰腺癌可切除性的能力,但CT的輻射暴露和碘過敏、病人的腎功能依賴性和MRI較低的空間分辨率,都限制了這些方式在特定病例中的應用。
目前,隨著造影劑和低機械指數(shù)實時諧波成像的應用,有報道稱造影劑增強超聲(CEUS)可顯著提高US對可疑胰腺病變的定性效果,并被指南推薦用于SPL的診斷。與其他成像方式相比,CEUS的主要優(yōu)點是時間分辨率高,可以對胰腺進行實時評估。超聲造影劑(SonoVue)是一種純血池劑,由于不進入細胞外間隙,所以CEUS可以真實反映腫瘤的微血管灌注情況。
近日,發(fā)表在European Radiology雜志的一項研究過開發(fā)了一項基于US和CEUS的易于使用的診斷列線圖模型,并評估了經(jīng)腹CEUS區(qū)分惡性和良性SPL的診斷能力,為臨床快速準確的診斷SPL提供了技術(shù)支持。
本項研究于2011年3月至2021年6月期間在一家三級醫(yī)療中心招募了經(jīng)病理學證實的胰腺實體病變患者。通過使用與MSPLs獨立相關的強化前US和CEUS成像特征,在訓練集中建立了一個預測列線圖模型,并對其性能進行了進一步的外部驗證。
共有155名患者(平均年齡55±14.6歲,男/女=84/71)和78名患者(平均年齡59±13.4歲,男/女=36/42)分別被納入訓練和驗證組。在訓練組中,強化前超聲中邊界不清和擴張的主胰管、CEUS動脈和靜脈期的低增強模式以及明顯增強后的廓清都與MSPLs獨立相關。用上述變量建立的預測列線圖模型在區(qū)分MSPLs和BSPLs方面表現(xiàn)良好,訓練集的曲線下面積(AUC)為0.938,驗證集為0.906。

圖 一位60歲的女性,胰頭處有一個直徑為5.3厘米的低回聲實性病變。a 病變顯示邊界不清(箭頭)、主胰管擴張(9毫米)。 b, c 動脈期(b)和靜脈期(c)均顯示腫瘤低強化。病理顯示為分化不良的胰腺導管腺癌
本研究表明,在CEUS上,在AP和VP上表現(xiàn)為低強化、高或等強化或廓清、邊界不清以及MPD擴張是MSPLs的獨立風險因素,因此本研究提出的基于這些預測因素構(gòu)建的列線圖可作為診斷MSPLs的一個有效影像學工具為臨床提供服務。
原文出處:
Jiayan Huang,Jie Yang,Jianming Ding,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n ultrasound-based prediction model for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malignant and benign solid pancreatic lesions.DOI:10.1007/s00330-022-08930-0
- 上一篇
European?Radiology:這一MR征象,預示著IPMN合并浸潤性胰腺癌的可能
胰管內(nèi)乳頭狀粘液瘤(IPMN)的特點是由于上皮細胞的乳頭狀增生導致主胰管或分支的擴張,并產(chǎn)生豐富的粘液。研究表明,IPMN是由上皮細胞的乳頭狀增生引起的胰腺導管腺癌(PDAC)發(fā)生的前兆。與IPMN相關的胰腺癌有兩種類型,一種是IPMN本身成為惡性(IPMN伴有浸潤性癌),另一種是在遠離IPMN的部位發(fā)生的胰腺癌(IPMN伴有浸潤性癌:IPMN-IC)。臨床
- 下一篇
Lancet Regional Health:糖尿病發(fā)病越早,胰腺癌風險約高!
胰腺癌是全球和中國癌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胰腺癌俗稱“癌中之王”,其預后通常比大多數(shù)其他腫瘤更差,5年生存率低于5%。既往研究表明,早期診斷和治療可改善胰腺癌的整體預后。早期發(fā)現(xiàn)胰腺癌高危人群是診斷和治療的關鍵。 現(xiàn)已經(jīng)確定了許多可改變的胰腺癌風險因素,包括吸煙、肥胖和飲酒,而年齡和家族性癌癥綜合征被認為是該疾病的不可改變的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