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發(fā)現抑制胰腺癌轉移的關鍵蛋白質
胰腺導管腺癌(PDAC)起病隱匿,是一種預后很差的惡性腫瘤,五年生存率不足7%,特征是顯著的基因組畸變和糖酵解表型增加。PDAC中的細胞異質性是界定疾病亞型的一個重要特征,但不同的PDAC亞型如何相互作用及相關分子機制尚不完全清楚。
近期,英國薩頓癌癥研究所和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聯(lián)合研究團隊發(fā)現了一種蛋白質(GREM1)在胰腺癌的生長和轉移過程起著十分關鍵的調控作用。該研究團隊發(fā)現敲除患PDAC小鼠體內表達GREM1的基因,約90%小鼠發(fā)生了肝轉移,而正常表達GREM1的小鼠中僅15%出現肝轉移。此外,還發(fā)現GREM1主要在間葉性PDAC腫瘤細胞中表達。為進一步深入研究,該團隊采用胰腺癌類器官模型進行了系列實驗,證實抑制表達GREM1的基因后,會加速腫瘤細胞變形,并獲得多種新特點,如更有利于轉移和攻擊健康組織,而提高GREM1表達水平后,腫瘤細胞的侵略性減小、惡性程度也會相應降低。此關鍵蛋白的發(fā)現或可成為治療胰腺癌的新靶點,但仍有待于進一步的臨床研究驗證。相關研究結果以“GREM1 is required to maintain cellular heterogeneity in pancreatic cancer”為題發(fā)表在《Nature》雜志上。
論文鏈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4888-7#additional-information
- 上一篇
柳葉刀子刊:超40萬中國患者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與「癌王」發(fā)生風險確實相關!越年輕得,風險越大!
胰腺癌的預后通常比大多數其他腫瘤更差,5年生存率低于5%。診斷和治療的關鍵是盡早識別胰腺癌高危人群。胰腺癌已經確定了許多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肥胖和飲酒,而年齡和家族性癌癥綜合征被認為是該疾病的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糖尿病是亞太地區(qū)人群中胰腺癌的潛在可改變的危險因素。T2DM的全球流行率正在增長,據報道,T2DM在中國的患病率為12.8%,顯示過去30年
- 下一篇
Euro?Radio:究竟哪些影像學特征可提示胰腺癌的高纖維化?
現階段,臨床上對局部晚期胰腺導管腺癌(PDAC)患者推薦使用細胞毒和靶向治療以控制疾病進展,但改善的程度十分有限。腫瘤基質成分的豐富是系統(tǒng)性治療失敗的因素之一。纖維化的增加使細胞外基質變硬,為腫瘤細胞創(chuàng)造了一個缺氧環(huán)境,影響了免疫細胞進入腫瘤和在腫瘤內的運輸,并促進了藥物輸送物理屏障的形成。因此,腫瘤纖維化評估可能有助于選擇合適的化療方案。 盡管臨床前研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