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 J Urol:臨床局部前列腺癌患者術后膀胱過度活動癥的預測因素調(diào)查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目前是臨床局部前列腺癌的標準治愈性治療方法,并能夠為患者提供超過10年的預期壽命。此外,隨著前列腺特異性抗原篩查的普及,年輕患者RP的候選者數(shù)量明顯增加。
近期,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Int J Urol》上發(fā)表文章,評估了接受機器人輔助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ARP)的臨床局部前列腺癌患者的術后狀況,重點分析了新發(fā)膀胱過度活動癥(OAB)情況。
研究包括了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期間,研究人員所在機構(gòu)接收的行RARP手術的156名術前無OAB的患者。根據(jù)RARP術后6個月時的膀胱過度活動癥狀評分(OABSS)結(jié)果,將患者分為新發(fā)OAB組和無OAB組,并在兩組之間進行了比較評估。
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RARP后6個月,156名患者中有38人(24.4%)發(fā)現(xiàn)有新發(fā)OAB。新發(fā)OAB組患者的身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和高血壓患者的比例都明顯高于非OAB組,而在所檢查的其他特征中沒有觀察到明顯差異。此外,兩組患者術前的尿流量測量結(jié)果和尿動力學結(jié)果均沒有沒有顯著差異。盡管兩組之間在術前OABSS、國際前列腺癥狀總分、排尿癥狀評分、儲尿癥狀評分和生活質(zhì)量評分方面沒有顯著差異,但在RARP后6個月,新發(fā)OAB組的所有上述結(jié)果都明顯比非OAB組差。在調(diào)查的幾個因素中,只有BMI與RARP后6個月的新發(fā)OAB獨立相關。
影響新發(fā)OAB的術前因素分析
綜上所述,高BMI的患者在RARP后出現(xiàn)新發(fā)OAB的可能性較高,會導致下尿路癥狀明顯惡化。
原始出處:
Kyohei Watanabe, Atsushi Otsuka, Asuka Sano et al. Predictive factors of de novo overactive bladder in clinically 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 patients after robot-assisted radical prostatectomy. Int J Urol. Dec 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