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state: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與低劑量率近距離放射治療在中危前列腺癌患者中的長期結果那個更好?
前列腺癌(PCa)是美國最常診斷的惡性腫瘤,也是男性癌癥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近年來,日本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都在急劇上升。
近期,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Prostate》上發(fā)表文章,他們利用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比較了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和低劑量率近距離治療(LDR-BT)在臨床局部、中風險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長期效果情況。
2003年10月至2014年3月,研究人員所在的機構共收治了1241名中風險的PCa患者(RP:n=531;LDR-BT:n=710)。對RP,生化復發(fā)(BCR)定義為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水平為0.2ng/ml或更高,而對LDR-BT,BCR定義為PSA最低值基礎上增加2ng/ml或更高(Phoenix定義)。通過多變量邏輯回歸計算傾向性評分,評分且基于協(xié)變量,包括年齡、治療前PSA、活檢Gleason等級、陽性活檢芯百分比(PPBC)和臨床T階段。
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RP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08個月,LDR-BT為99個月。經(jīng)過傾向性評分調(diào)整后,共有642名(各321名)患者數(shù)據(jù)可供進一步分析。Kaplan-Meier曲線顯示總生存期(OS)在RP組和LDR-BT組之間沒有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差異(P = 0.99)。與RP相比,LDR-BT與無BCR生存率和無挽救治療生存率的改善有關(p<0.001),RP與無轉移生存率的改善(MFS,p < 0.001)有關。
RP和LDR-BT治療后的生存結果情況
綜上所述,BCR不能作為生存率比較的代用指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治療模式在治療后如何定義方面存在差異。長期隨訪顯示,RP與中風險PCa較低的MFS有關。然而,OS卻沒有更優(yōu)。
原始出處:
Fumihiko Urabe, Kenta Miki, Takahiro Kimura et al. Long-term outcomes of radical prostatectomy versus low-dose-rate brachy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intermediate-risk prostate cancer: Propensity score matched comparison. Prostate. Sep 2022

- 上一篇
Int J Urol:卡巴他賽對轉移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療效如何?
卡巴他賽是一種新一代的紫杉類藥物。在多西他賽治療后,可以延長轉移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總生存期。然而,卡巴他賽的療效在這些患者中存在差異。近期,來自日本的研究人員在《World J Urol》上發(fā)表文章,分析了卡巴他賽治療后可用于預后的臨床指標。研究人員對2015年2月至2021年6月期間接受卡巴他賽治療的患者進行了回顧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
- 下一篇
Prostate:二甲雙胍對行雄激素剝奪治療的亞洲前列腺癌伴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有影響么?
在全球范圍內(nèi),前列腺癌(PCa)是2012年男性中第二大最常見的癌癥和第五大癌癥死亡原因。PCa患者的死亡率很高,且可能部分歸因于他們所接受的治療。雄激素剝奪療法(ADT)一直是治療局部晚期和轉移性PCa的主要方法。 近期,來自中國的研究人員在《Prostate》上發(fā)表文章,調(diào)查了二甲雙胍與雄激素剝奪療法(ADT)同時使用與亞洲前列腺癌伴糖尿病患者死亡風險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