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冠肺炎最新研究合集(預防、治療及結(jié)果)
SARS-CoV-2并不可怕,它們只是微不可見的病毒。但是,曾被忽視的微生物往往在不經(jīng)意間無聲地獵殺身處食物鏈頂端的人類。歷史上,人類的集體智慧戰(zhàn)勝過病毒,如天花;也利用病毒,如腺病毒。成敗關(guān)鍵之一是“認清對手”。下面來盤點一下在我們與COVID-19抗戰(zhàn)的三年中,各國跨學科科學家們總結(jié)的實用“攻略”。
1.了解及重視新冠肺炎的危害
美國NIH:SARS-CoV-2能持續(xù)感染全身多個器官甚至大腦!
《Nature》輕癥COVID-19也會造成腦容量減少,相當于提前衰老
Nature Medicine:重復感染COVID-19會增加器官衰竭、死亡的風險
《柳葉刀》超過70%的COVID-19患者在一年后仍有后遺癥
北京大學陸林院士課題組揭示新冠疫情大流行后長期軀體及精神系統(tǒng)后遺癥
《柳葉刀》子刊:36歲感染新冠肺炎后確診糖尿??!
新冠肺炎的一種新表現(xiàn):幼兒“急性喉炎”
COVID-19與兒童1型糖尿病大幅增加有關(guān)——高達72%
Nature熱評:Omicron是否被降級為上呼吸道病毒?(單從病毒的基因序列很難預測它將如何感染有機體)
奧密克戎癥狀輕?突發(fā)新聞美國奧密克戎致死率創(chuàng)新高!
孕期感染COVID-19,即使無胎盤感染也可能導致胎兒炎癥
2.預防|認識氣溶膠傳播
世衛(wèi)組織花了兩年時間終于承認新冠病毒能“空氣傳播”
武漢大學Nature發(fā)文:新冠病毒重點問題—氣溶膠動力學分析
新冠狀病毒患者呼出多少病毒?新的研究有答案
MIT研究后建議:室內(nèi)濕度可以控制新型冠狀病毒傳播
室內(nèi)空氣“酸度”影響通過空氣傳播的病毒:密閉空間99%的新冠病毒需要幾天時間才能被滅活
控制COVID-19等疾病傳播,從減少成年人肺部傳染性顆粒做起
新冠病毒的空氣傳播能力比物體表面殘留厲害1000倍?
PNAS研究發(fā)現(xiàn):隱性傳播為新冠病毒人際傳播主要方式
3.預防|如何選擇、配戴口罩
制定紫外線消毒N95口罩而不會影響性能的操作標準
防毒口罩不夠用了,研究人員開發(fā)出了殺毒口罩
可視化無紡布口罩上的病毒什么時候死亡
專家解讀:新冠肺炎疫情和流感疊加流行風險怎么防
《Science》呼吁:隨著企業(yè)重新開工,必須戴上口罩并保持安全距離
N95口罩最多可重復使用三次,最新論文指出凈化口罩最有效的方法!
4.預防|如何消毒SARS-CoV-2
60秒快速殺死SARS-CoV-2病毒的消毒器
HPG:綠茶兒茶素在病毒滅活方面取得新突破
用于抗病毒和抗菌雙重功能的咪唑基兩性離子聚合物
可抗菌的口罩:陽光照10分鐘可殺滅99.998%細菌,對冠狀病毒有滅活能力!
5.預防|自然免疫還是接種疫苗?
冉冉升起的新星:“泛”COVID-19鐵蛋白納米粒疫苗
《Cell》注意!接種疫苗比自然感染免疫得更好
意想不到的結(jié)果:COVID-19疫苗接種提高了癌癥治療的有效性
巴西、美國發(fā)表medRxiv:滅活疫苗作為第三針增強劑保護有限,建議安排mRNA疫苗
研究表明,吸入式疫苗比鼻腔噴霧劑提供更好的保護
6.治療|論文之下的“傳統(tǒng)醫(yī)學”和“現(xiàn)代醫(yī)學”
《Nature》潛力股鼻噴霧劑可以預防和治療COVID-19
《Nature》類器官和人體研究發(fā)現(xiàn)一款專利外肝病藥可預防COVID-19及其未來變體感染
抗新冠病毒藥物Paxlovid可能與普通心臟藥物相互作用《PNAS》大規(guī)模基因組研究揭示:僅需8天,“冥想”強勁激活個體免疫
在西蘭花中發(fā)現(xiàn)對抗COVID-19和普通感冒病毒的化學物質(zhì)
《Nature》生病時適度饑餓增強免疫細胞活性的原因找到了
《柳葉刀》:Molnupiravir治療COVID-19感染并不能降低接種疫苗的高?;颊叩乃劳雎驶蜃≡郝?,但可以更快地恢復
柳葉刀子刊:BA.1、BA.4、BA.5和Q.1.1對所有治療性抗體具有耐藥性
《Nature》奧密克戎亞變種削弱了疫苗和抗體治療的有效性,但有一種藥還有希望
復旦大學發(fā)表預印本:對新冠突變株均有效的中和抗體
中國批準首例國產(chǎn)新冠病毒抗病毒藥物
7.新冠病毒檢測技術(shù)研發(fā)方向
現(xiàn)有快速抗原檢測無法準確檢測Omicron嗎?
世界首創(chuàng)COVID-19篩查系統(tǒng),靈敏度高達到97%,超越抗原檢測!

- 上一篇
長COVID導致3500多名美國人死亡,它是單純病毒還是脂肪細胞的問題?
年近50歲的沃森說,她從COVID-19中“從未有過任何形式的康復”。她有嚴重的偏頭痛,還有消化、神經(jīng)和足部問題。最近她患上了嚴重的貧血。一位英國歷史學家、一位意大利考古學家和一位美國幼兒教師從未見過面,但他們都有一種突出的流行病聯(lián)系。這三名女性都患有可怕的相似癥狀,她們被認為是在2020年初描述、命名并幫助將長COVID帶入公
- 下一篇
Nature Cancer:新冠疫苗接種可保護血癌患者
血液腫瘤患者的免疫系統(tǒng)通常較弱,因此他們患上COVID-19重癥的風險更高。此外,一些癌癥療法導致這些患者在接種COVID-19疫苗后沒有形成針對SARS-CoV-2的抗體或很少。不過,對于COVID-19疫苗誘導的免疫力,目前的深入分析還不多。近日,德國弗萊堡大學醫(yī)學中心的Andrea Keppler- hafkemeyer博士和Christine Gre
相關(guān)文章
- 藏在40年前醫(yī)療事故背后的病毒耐藥性秘密
- 美軍事研究報道新型液體涂層空氣過濾器有助于捕獲空氣中病原體
- Nature:感染新冠病毒后,人體對其他威脅的反應改變了嗎?這取決于性別
- 打完疫苗就發(fā)燒?科學家發(fā)現(xiàn)了新的潛在聯(lián)系
- 老年性黃斑變性是COVID-19感染的危險因素,與重癥和死亡有關(guān)
- Nature Medicine:在第一波Omicron疫情中,疫苗接種有助于限制COVID-19傳播
- 《NEJM》中國臨床試驗表明,新型冠狀病毒藥物可能優(yōu)于Paxlovid
- 加州伯克利大學發(fā)現(xiàn)“病毒毒素”可導致重癥COVID-19
- Nature雜志評選10大科學人物:年僅31歲的中國科學家入選
- 為什么一些人在患上COVID-19后無法恢復嗅覺